鈦是世界上僅次于鋼、鋁之后的第三大金屬。作為一種戰略金屬和新興的結構材料,應用領域已經迅速由國防軍工擴大到國民經濟各范疇,與提高和改善人民的生活質量緊密相關。
由于鈦工業精深加工核心技術被美、日、俄等少數發達國家壟斷,我國鈦帶卷等精工產品一直依賴進口,長期受制于歐美發達國家,嚴重阻礙了國防建設和國民經濟發展。湖南湘投金天科技集團以解決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為己任,通過企業自主創新較快地掌握了熱軋鈦帶卷、冷軋鈦帶卷和鈦焊管等世界領先水平的核心制備技術,并將這一技術成果迅速實現產業化,為我國鈦工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十月中旬,2009中國(長沙)科技成果轉化交易會上的重頭戲:總投資12億元,年產1萬噸大卷重寬幅鈦帶卷項目,在長沙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隆重啟動,標志著我國不能生產鈦帶卷的歷史已經結束,真正擁有了鈦工業精深加工領域的核心技術,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封鎖,登上了與美國、日本、俄羅斯等鈦工業強國國際競技的平臺。
創造這一奇跡的湖南湘投金天科技集團,用短短3年時間實現了我國高性能鈦材精深加工核心技術的三級跳。2007年5月,成功試軋出第一個大卷重寬幅熱軋鈦帶卷;2008年8月,冷軋鈦帶卷試軋成功;2009年8月,焊制成應用于電站冷凝設備的尖端鈦焊管產品,為替代進口,滿足國民經濟發展對高質量、高精度鈦薄板的需求作出了突出貢獻。
我國的鈦資源極其豐富,儲量居世界第一位,但鈦產業的核心技術被歐美等少數發達國家壟斷,基礎研發一直處于停頓狀態,只能生產一些基礎鈦材和低端鈦材,大卷重寬幅鈦帶卷等高性能鈦材完全依賴進口。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高性能鈦材需求與國外鈦技術封鎖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嚴重阻礙了我國國防軍工及其他民用領域鈦產業的發展。
湘投金天集團以解決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為己任,瞄準鈦材精深加工技術瓶頸難題,自籌資金,全力組織科技人員攻關。
技術創新,首先需要機制創新。湘投金天集團為此主動與鋼鐵企業聯手,實施鈦—鋼聯合戰略,形成了新的集中創新機制。他們充分利用鋼鐵企業現有的生產線和設備,聯合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專家進行攻關,反復優選方案,模擬試驗,強化關鍵技術的創新,終于取得重大突破。2007年5月30日,隨著軋鋼生產設備的啟動,鈦坯緩慢進入生產線入口,終端成功熱軋出我國第一個大卷重寬幅鈦帶卷。
熱鈦帶卷的試軋成功,為我國鈦材的精深加工打開了重要的突破口。湘投金天集團以此為基礎,加強技術合作和提升科研能力,與中南大學、北京科技大學、鋼鐵研究總院等院校開展實質性的技術協作,共同研發鈦及鈦合金材料精深加工技術,相繼攻克了冷軋鈦帶卷和用自產冷軋鈦帶卷為原料的薄壁鈦焊管技術難關,為我國鈦工業發展奠定了扎實的技術基礎。截至今年10月,湘投金天集團在鈦材精加工領域有6項關鍵技術填補國內空白,獲得專利30多項,其中國家發明專利6項,并將成為熱軋鈦帶卷和冷軋鈦帶卷的國家行業標準起草者。
針對我國國防工業、航空業和海洋開發等領域急需大量高性能鈦材的迫切形勢,湘投金天集團在實施鈦材精深加工技術攻關的同時快速邁開了成果產業化的步伐。他們通過運用市場機制與國內知名科研院校建立技術合作和信息共享平臺,跟蹤掌握所涉行業最新技術發展動態,進行相關新產品的合作研發:與國內外行業上下游知名企業結成戰略伙伴關系,相互參股共同發展。常德金天鈦業1萬噸鈦錠項目、長沙金天鈦金屬1萬噸鈦板帶項目、益陽金天新材料5千噸焊管等項目建成達產后,集團將新增銷售收入100億元,實現利稅15億元。
自主創新使湘投金天集團成為我國鈦工業一流的研發基地。業內權威人士李東英、黃伯云等院士,對湘投金天集團以解決國家產業戰略需求為目標的重大創新予以高度評價。
目前,湘投金天集團鈦礦石項目也已順利啟動。他們的目標是:形成鈦礦—海綿鈦—鈦錠—鈦加工材的完整鈦產業鏈,打造全球鈦行業最具影響力和競爭力的鈦工業品牌。
鈦金屬因其優良性能,被人們譽為“希望金屬”。湘投金天集團也給人們帶來鈦工業大國走向鈦工業強國的希望
我們使用cookies來提供更好的服務。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