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鈦鋯鉿分會年會在京召開
5月25日,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鈦鋯鉿分會年會在北京召開。在經歷了2年多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需求不暢,價格下跌,市場低迷的困難之后,今年上半年,全國鈦行業出現回暖的勢頭,需求復蘇,價格也已經走出谷底,截至5月中旬,海綿鈦價格已經從6萬元/噸上漲至11萬元/噸。行業出現向好的勢頭。在此之際,國內重要的鈦企業來到北京,共同探討鈦行業今后的發展和應對措施。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副會長趙家生、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東英、中國科學院院士曹春曉、工信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肖春泉、鈦鋯鉿分會會長鄒武裝參加了會議。會議由鈦鋯鉿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向東主持。近150余名代表出席了會議。
2010年我國共生產海綿鈦5.7萬噸,鈦錠4.6萬噸,鈦加工材3.8萬噸。產量達到了新的高度,這得益于國家刺激內需的宏觀政策。2010年,我國化工、航空航天、真空制鹽等行業用鈦大幅增加,從而使中國鈦制品的銷售量達到創紀錄的3.5萬噸。特別是化工行業用鈦已接近2萬噸,成為中國用鈦的第一大領域。國際航空市場的復蘇,也給鈦業注入利好的因素。另一方面,中國海綿鈦和鈦加工材的產能增長過快,據統計,2010年名海綿鈦產能已經突破10萬噸,過度的投資和擴張,沖淡了需求的增長,海綿鈦在市場恢復的上升中,卻持續低迷,這不能不說是無序競爭,重復建設的惡果。
鄒武裝在大會報告中指出,在過去的一年里,中國鈦工業主要受三大因素影響。一是在中國及世界主要經濟體的經濟刺激政策下,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世界主要經濟體由衰退轉為增長,需求逐步增加。二是歐盟主權債務危
我們使用cookies來提供更好的服務。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