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骨,是用人工材料制造的人骨替代品或者骨折固定的材料。
臨床上由于創傷、腫瘤、感染所造成的骨缺損很常見,自體骨移植是治療骨缺損的金標準,但其來源有限且易導致供骨區并發癥、增加手術時間、增加失血量等;異體骨具有自體骨的一些優越特點,但存在免疫排斥反應,并有感染的可能;人工骨具有與自體骨相近的醫療效果,包括人工骨關節和骨修補材料兩大類產品,所用的材料有很多種:
鈦骨 在骨頭損傷處,用鈦片和鈦螺絲釘固定好,過幾個月,骨頭就會長在鈦片上和螺絲釘的螺紋里。新的肌肉就包在鈦片上,這種“鈦骨”就如真的骨頭一樣,甚至可以用鈦制人造骨頭來代替人骨治療骨折。鈦耐腐蝕、穩定性高,和人長期接觸以后也不影響其本質,不會造成人的過敏。
生物陶瓷骨 其主要成分與人體骨骼及牙齒中的主要成分非常接近,大體上可分為兩大類,即生物降解陶瓷材料和生物活性陶瓷材料。
納米骨 在幾千例患有頸椎病、腰椎病、骨缺損等病的患者身上使用后,無一例出現因材料引起的不良反應,一般七八個月,患者就可完全治愈,不在體內留下異物。近幾年來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人工骨/骨關節移植已成為僅次于輸血的第二大常規手術,尤其以整形外科和頜面修復等手術的病例為最多。以納米羥基磷灰石/膠原復合材料、生物陶瓷材料為主要原材料制成的人工骨或骨修復材料,在國外已占到人工骨材料市場的70%。
3D模擬人工骨髓 美國科學家不僅開發出羥基磷灰石/磷酸三鈣人工多孔骨原料并添加有BMP(骨多形蛋白)等新穎生物原料,從而使人工骨植入體內后可更快地與肌肉組織融合,近來還開發出3D模擬人工骨髓等高技術骨科用品。該人工骨髓在植入身體后同樣能源源不斷地產生紅細胞或白細胞等重要細胞,被業內譽為人工骨研制的里程碑式成就。
我們使用cookies來提供更好的服務。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